白点型:叶面和叶背出现白色或灰褐色的梭形或椭圆形小斑点,后汇合成大斑块,最终致使叶片焦枯。
干尖型:由割茬刀口处向下腐烂,初呈水浸状,后变淡绿色,具褐色轮纹,病斑扩散后呈半圆形或“V”字形、黄褐色,出现灰褐色或灰绿色绒毛状霉。
湿腐型:叶面无白点,但是环境湿度较高时,叶面出现灰色至绿色的绒毛状霉。

一、大棚韭菜灰霉病的发病症状
1、白点型
在叶片正面和背面生白色或灰褐色小斑点,由叶尖向下发展。病斑梭形或椭圆形,发病后期互相汇合成斑块,致半叶或全叶枯焦。

2、干尖型
由割茬刀口处向下腐烂,初呈水浸状,后变淡绿色,有褐色轮纹,病斑扩散后多呈半圆形或“V”字形,并可向下延伸2-3厘米,呈黄褐色,表面生灰褐色或灰绿色绒毛状霉。

3、湿腐型
湿度大时枯叶表面密生灰至绿色绒毛状霉,伴有霉味,叶上不产生白点。

二、大棚韭菜灰霉病发病条件
1、温湿条件低温高湿、光照不足是灰霉病发生蔓延的主要条件。温度在15℃-21℃,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病害容易流行。棚内温度连续数日处于忽高忽低情况时,可降低韭菜的抵抗力,发病重。

2、栽培条件氮肥过多、磷钾肥不足、营养不协调的韭菜田,容易发病。田间管理差、韭菜长势弱、抗病性差的田块,也容易发病。长期连作有助于病原菌的积累,发病严重。

三、大棚韭菜灰霉病的防治方式
1、清洁田园。韭菜收割后,及时病残体,深埋或烧毁,避免病菌蔓延。

2、适时通风降湿是防治该病的关键。通风量要根据韭菜的长势确定。刚割过的韭菜或外界温度低时,通风量要小或延迟通风,严防扫地风。

3、培育壮苗,注意养茬。施用有机肥,及时追肥、浇水、除草,养好茬,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定植前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5000-7000公斤、磷酸二铵15公斤、草木灰50公斤,深翻入土,灌大水,定植后及时灌水。霜前追肥两次,每次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追肥后及时灌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