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宝通 - 农业百科

鳇鱼介绍,属于鲟科、鲟属、达氏鳇种动物

乐丰乐收
乐丰乐收
来源:农宝通

鳇鱼身体粗长,呈圆锥形,头、尾尖细,头略呈三角形,口的前方有2对触须,身上有5行纵列的菱形骨板,上有尖锐而微弯的刺,其它部分的皮肤粗糙无鳞。尾鳍歪形,上叶长而尖。体表为黑青色,两侧黄色,腹面呈灰白色,背骨板黄色,侧骨板黄褐色。

鳇鱼生活在江河中下层,常年栖息于淡水水域,不作长距离洄游,性成熟需16年以上,幼年期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及水生昆虫幼体为食,一龄后主要以鱼类为食。

鳇鱼介绍,属于鲟科、鲟属、达氏鳇种动物

一、鳇鱼介绍

1、物种论述

鳇鱼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鲟形目、鲟科、鲟属、达氏鳇种动物,中文学名叫做达氏鳇。

鳇鱼介绍,属于鲟科、鲟属、达氏鳇种动物

2、形态特征

(1)鳇鱼身体粗长,呈圆锥形,头、尾尖细。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锐。口下位,宽大,新月形。

(2)口的前方有2对触须,内侧一对较向前。眼小,距吻端近。左右鳃膜相互连结。身上有5行纵列的菱形骨板,上有尖锐而微弯的刺。

(3)鱼体其它部分的皮肤粗糙无鳞。背骨板10~16个,较大,在体的背部正中,从头后直至尾鳍前方。左右侧骨板各为32~46个,从鳃孔上角后面直至尾鳍基部。

(4)腹侧骨板各为8~12个,自胸鳍基部直至腹鳍基部。背鳍位置远在体后方。尾鳍歪形,上叶长而尖。体表为黑青色,两侧黄色,腹面呈灰白色,背骨板为黄色,侧骨板为黄褐色。

鳇鱼介绍,属于鲟科、鲟属、达氏鳇种动物

3、生活习性

(1)鳇鱼生活为于江河中下层的鱼类。常年栖居于淡水,不作长距离洄游。喜生活在大江夹心子、江岔等水流较缓慢或者是急流漩涡处的砾粒质和砾质水底。

(2)不喜群集,常分散活动。风大和涨水时游动异常活跃,常见有翻滚跃动的现象。退水时活性较差。冬季在大江深处越冬,初春开始向产卵场洄游。

(3)性成熟需16年以上,体长1.6~2米时,才可以达到性成熟开始繁殖。产卵期为5~7月份,水温为15~17℃,产卵在水流平稳、水深2~3米的砂质江段处,卵粘着在砂砾上。

鳇鱼介绍,属于鲟科、鲟属、达氏鳇种动物

(4)其怀卵量依鱼体大小而不同,通常为40~300万粒,卵巢重量多为17~38公斤左右,大型个体的卵巢重达75公斤。成熟卵呈灰黑色,每粒似豌豆大小。

(5)幼鱼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及水生昆虫幼体为食;一龄后转食鱼类。鳇的食量相当大,它的肥育期正值大马哈鱼溯河而上,常窜入鱼群中捕食大马哈鱼。有人曾解剖一尾250公斤重的鳇鱼,发见其胃内食物竟有15公斤之多。生殖期间停止取食。

鳇鱼介绍,属于鲟科、鲟属、达氏鳇种动物

4、分布情况

(1)鳇鱼是黑龙江省的特产鱼类之一,资源也比较丰富。鳇鱼体重一般在50~150公斤。

(2)据1979年测量142尾的资料统计,平均每尾长2.4米,重140公斤,年龄以22~40龄的个体为主。其中一尾长达3.9米,重501公斤,年龄54岁。

(3)1980年还捕到一尾重达542公斤的个体。与鲟鱼的鱼籽都可制成国际市场上抢手的名菜“黑鱼籽酱”。

鳇鱼介绍,属于鲟科、鲟属、达氏鳇种动物

5、保护现状

(1)根据资料,至19世纪末,黑龙江的鲟和鳇的资源几乎尚未开发利用,自然存在的种群数量较大。

(2)从20世纪始,一经开发捕捞,便存在捕捞过度问题,资源遭受破坏,产量急剧下降。本种个体大,性成熟年龄甚迟,加上幼稚鱼期成活率特别低,补充群体数量小,恢复期缓慢。

(3)资源因为滥捕亲幼鱼而致使处于易危状态目前种群。鳇不仅是我国黑龙江流域特有的大型鱼类,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而且在学术研究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4)鳇鱼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是黑龙江省特有的保护品种。由于江河污染和枯水等原因,该鱼种严重衰退,现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

鳇鱼介绍,属于鲟科、鲟属、达氏鳇种动物

二、鳇鱼的经济价值

1、鳇鱼肉味鲜美,无刺,为上等水产佳品。其卵经盐渍成为“鳇鱼籽”,与鲟鱼的鱼籽都可制成国际市场上抢手的名菜“黑鱼籽酱”。

2、这种鱼籽价格昂贵,转售给法国每公斤为58美元。据说法国进一步加工后,每公斤可售300美元。黑龙江省萝北等地已能加工鱼籽酱外销。

3、鱼鳍加工后即成名菜原料鱼翅,不亚于传统使用的鲨鱼翅。鳇鱼鳔的内壁非常厚,鳔和脊索都可制成鱼胶。鳔还可入药,其成份含骨胶原达80%,加水煮沸则水解成明胶。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农宝通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宝通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鳇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