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长和体重分别为46-65厘米、2-6公斤左右,尾巴长度为4.3-8厘米左右,耳朵短,且紧贴于背上。
眼大,四面八方都在它的视野范围内。眼距较大,需左右移动面部才能看清物体。奔跑时,若没有及时转动面部,则时常会撞上障碍物。
长有发达、充满力量的腿肌,前腿和后腿分别较短、较长,前腿有5趾,后腿有4趾,脚下长有蓬松的毛发。鼻腔较大,长有坚固的下门齿,
一、雪兔的外形特征
1、雪兔躯体略大于草兔。体长46-65cm,尾长4.3-8cm,体重为2-6kg。耳朵较家兔为短,这是由于在寒冷的地带不仅无需布满毛细血管的大耳朵来散热,而且要常常将耳朵紧紧地贴在背上,以保存热量。
2、它的眼睛非常大,置于头的两侧,为其提供了大范围的视野,可以同时前视、后视、侧视和上视,真可谓眼观六路。
3、但唯一的缺欠是眼睛间的距离太大,要靠左右移动面部才可以看清物体,在快速奔跑时,往往来不及转动面部,所以常常撞墙、撞树,“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恐怕就取材于此。
4、它的尾短而宽,略呈圆形。雪兔的腿肌发达而有力,前腿较短,具5趾,后腿较长,具4趾,脚下的毛多而蓬松,适于跳跃前进。鼻腔也大,下门齿长而坚固,这些既是对寒冷地域的适应,也表明它是更为进化的物种。
5、毛色冬夏差异非常大。冬毛长而密,体侧与腹部毛最长,全身呈雪白色,厚密而柔软,体侧的毛长达5厘米,仅有耳尖和眼圈为黑褐色。
6、夏毛较体毛为淡栗褐色并杂有黑色毛尖针毛,头顶及耳背部杂有大量的黑褐色短毛,耳尖呈黑褐色,喉部、胸部及前后肢的外侧为淡黄褐色,颏、腹部及四肢内侧为纯白色,前肢脚掌的刷毛呈浅栗色,尾的背面有褐色斑纹。
7、雪兔冬季毛色变白,主要因为换毛所致。换毛受光照的影响:光照减少,开始换毛,毛色变白;每天的光照时间增加,也开始换毛,由白色换成棕色冬天的雪兔毛色雪白的夏毛。
8、换毛的顺序是由体侧、大腿和肩部开始,向上朝着脊背部的方向换,最后头部换毛;先换针毛,后换绒毛。雪兔毛长而绒厚,足底毛长呈刷状,便于在雪地上行走防滑。
二、雪兔的生活习性
1、巢穴
(1)雪兔除发情期外,通常均为单独活动。白天隐藏在灌丛、凹地和倒木下的简单洞穴中,里面铺垫有枯枝落叶和自己脱落的毛,清晨、黄昏及夜里出来活动,巢穴并不固定,故有“狡兔三窟”的说法。
(2)它从不沿自己的足迹活动,总是迂回饶道进窝,接近窝边时,先绕着圈子走,观察细听,然后慢慢地退着进窝。
2、活动
(1)雪兔性情狡猾而机警,行动无一定规律,活动时一般先耸耳静听以决定去向,离窝前制造假象以便迷惑天敌,以便兔窝不被天敌发现。它的嗅觉十分灵敏,巢穴通常都在略微通风的地方,睡觉时鼻子朝上,以便随时嗅到随风飘来的天敌气味,两只耳朵也警惕地倾听任何一 点异常的声音。
(2)冬季降大雪后,它就挖一些一米多深的洞穴居住在里面,并且在雪地上形成纵横交错的跑道。遇到危险时,它的两眼圆睁,耳朵紧贴在背上,呈低蹲伏,常常因为具有一身与环境相仿的保护色而躲过天敌的袭击。
(3)雪兔善于跳跃和爬山,也适于在雪地上行走,平时活动多为缓慢跳跃,受惊时便一跃而起,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它在快跑时一跃可达3米多远,时速为50公里左右,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野生动物之一。
(4)跑动之中常常腾空而起,高达1米以上,以便观察周围的动静,再确定逃跑的方向。在奔跑时,它还能突然止步,急转弯或跑回头路以摆脱天敌的追击。
3、食性
(1)雪兔是食草动物,主食叶子、木材、树皮、茎和苔藓植物,但不同季节、居住地,食物不同。
(2)在夏天,生活在森林中的雪兔的食物主要是是树叶和树枝;生活在苔原的雪兔主食高山植物,生活在平原的主食草、地衣和树皮。
(3)在冬天,当大多数的食物被埋在雪下,石南是雪兔主要的食物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