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方式:北方“滚”元宵,而南方“包”汤圆。
外形:元宵的个头要比汤圆大,并且表面有浮粉,表皮较为松散,煮熟后汤水浑浊,而汤圆表皮光滑,煮熟后汤水清澈。
馅料:元宵馅料以甜口为主,而汤圆馅料可甜可咸。
保存时长:元宵保存时间不及汤圆。
流行地区:元宵流行于北方地区,汤圆流行于南方地区。
一、元宵和汤圆如何区分
1、制作方式不同
(1)北方“滚”元宵。制作方法比较繁琐,要将和好、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元宵粉的笸箩内摇、再过水再摇,反复六七次,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球才得行
(2)南方“包”汤圆。做法有点儿像包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用手揉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状,放进馅料里,再转动收口做成汤圆。
2、外形不同
(1)如果将元宵和汤圆放到一起,会非常明显的发现元宵的个头要比汤圆大一些。另外,因为元宵和汤圆的做法不同,其外形看起来也略有差异,元宵是摇出来的,表面可以看到有浮粉,而且表皮会有一些松散。汤圆是用面团包起来的,因此表皮是光滑的,不会有粉末掉落。所以元宵煮熟以后,汤水浑浊,而汤圆煮熟后则汤水清澈。
(2)元宵个头偏大,在煮的时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可以彻底煮熟,通常需要8分钟左右,而在煮的过程中会有糯米粉掉落,使汤水变浑浊。而汤圆相对来说个头小巧,一般只需要3分钟左右就可以煮熟了,而且也不会有糯米粉脱落,所以汤圆煮好以后,汤汁是比较清澈的。
3、馅料不同
(1)“元宵节元宵圆,元宵不甜不要钱”,元宵的馅料以甜口为主,常见的有黑芝麻馅,豆沙馅,花生馅,当然后来口味越来越多,会有各种水果口味的,比如草莓馅,哈密瓜馅等,都是甜的。
(2)汤圆的馅料则有所不同,可甜可咸。虽然黑芝麻馅和豆沙馅的汤圆也非常常见,但是在汤圆中不乏有各种咸味的馅料,鲜肉,荠菜鲜肉,梅干菜鲜肉,蟹黄等等,馅料的种类更具有南方特色。
4、保存时长不同
(1)因为元宵是将糯米面粉粘到馅料上的,柔韧性较差,如果想放入冰箱冷冻保存,那么表面非常容易裂开。所以元宵通常都是现场制作做现场售卖,元宵节期间现买现吃,买回家的元宵基本在2天内吃完。
(2)汤圆是用面团包好的,可以放入冰箱冷冻保存,支持长时间存放。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汤圆,当天吃不完的,也可以继续放回冰箱冷冻起来保存非常久。
5、流行地区不同
(1)俗话说,“南汤圆北元宵”,元宵是北方的一种传统小吃,只有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才能吃到,平日里是吃不到的。
(2)而汤圆则起源于南方,又叫“浮元子”“圆子”“水圆”等,不仅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要吃,大年初一的第一顿饭往往也是要吃汤圆,来寓意圆圆满满,另外在立夏,冬至等节气也会吃汤圆。
二、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1、吃元宵、吃汤圆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流传几千年的习俗,由于南北习俗各有差异,所以也有着南方吃汤圆,北方吃元宵的说法,但是都有着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南方的汤圆光滑软糯,而北方的元宵则嚼劲十足,做法不同,口感也不同。
2、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也就是送孩儿灯。因为灯与丁谐音,元宵节前,娘家都会有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的习俗,或者通常的亲友还会送给新婚的家庭,有着添丁的吉兆。如果女儿怀孕了,那除了赠送大花灯外,还会赠送一两对小灯笼,以求祝女儿孕期平安。
3、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氛围喜庆。
4、舞狮子
舞狮一般多在年节和喜庆的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在舞狮的活动中也就寄托着为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寓意。
5、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地都会挂出灯谜让大家来猜,深受大家的欢迎。
6、踩高跷
高跷会通常由群众自发组织,正月十一、十二就会开始踩街,到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正月十八才会结束。
7、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一般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向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和肉放在门前以求平安。
8、走百病
走百病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妇女们会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就过,以祈求祛病延年。
9、迎紫姑
紫姑也叫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中,正月十五这天要迎厕神紫姑,每到迎紫姑的这一天夜晚,人们会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等到夜间了就在厕所间或猪栏迎而祀之。
10、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会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人家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然后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及墙角、一边放还要一边念。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