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0℃的环境下,绝大多数农药仍然保持药性,只有少数农药会在这种高温下蒸发或分解,而大部分农药在100℃下并不会失去药效。
选择上午8-10点或下午5点后喷洒农药,风大时停止喷洒药剂,确保药效并避免药害。
夏季喷药时应按推荐倍数稀释,避免浓度过高导致药害,确保农药安全使用。
毒性高的农药残留期约1个月,低毒农药残留期为7-10天,采收前应停药。
一、农药在100℃的高温下还有没有药性
1、在100℃的情况下,只有特别少数的农药会达到沸点蒸发,绝大部分的农药在100℃的环境下还是有药性的。
2、特别是在种植作物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在中午高温并且光照比较强的时间段喷洒农药,这个时候喷洒农药会导致药剂的挥发性比较强,比较容易导致人员出现中毒的情况。
3、喷洒农药的时候,如果天气比较晴朗,最好选择在上午8-10点钟的范围内或者下午5点钟之后喷洒药剂,这个时候害虫的活动是比较频繁的,喷洒药剂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如果出现大风的天气,就需要停止喷洒药剂,避免引起药害。
4、在喷洒农药的时候,不要为了提高农药的效果从而提高农药的用量、减少农药的稀释倍数、随意的提高农药的浓度。在高温的环境下水分的蒸发速度是比较快的,如果农药的浓度比较高的话,可能会对作物的植株产生药害。
5、在夏季高温的时候喷洒农药需要注意农药稀释的时候的加水量,保证稀释的倍数,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农药中毒的情况。
6、毒性较高的农药残留期一般都在1个月左右,毒性较低的农药残留期通常只有7-10天左右。作物在采收之前都需要停止喷洒农药,避免出现重度的现象。
二、农药毒性分类和应用标准
1、毒性分类
(1)高毒农药(LD50<50mg/kg):包括3911、苏化203、1605、甲基1605、1059、杀螟威、久效磷、磷胺、甲胺磷、异丙磷、三硫磷、氧化乐果、磷化锌、磷化铝、氰化物、呋喃丹、氟乙酰胺、砒霜、杀虫脒、西力生、赛力散、溃疡净、氯化苦、五氯酚、二溴氯丙烷、401等。
(2)中等毒农药(LD50 在50-500mg/kg之间):包括杀螟松、乐果、稻丰散、乙硫磷、亚胺硫磷、皮蝇磷、六六六、高丙体六六六、毒杀芬、氯丹、滴滴涕、西维因、害扑威、叶蝉散、速灭威、混灭威、抗蚜威、倍硫磷、敌敌畏、拟除虫菊酯类、克瘟散、稻瘟净、敌克松、402、福美砷、稻脚青、退菌特、代森胺、代森环、2,4-滴、燕麦敌、毒草胺等。
(3)低毒农药(LD50>500mg/kg):包括敌百虫、马拉松、乙酰甲胺磷、辛硫磷、三氯杀螨醇、多菌灵、托布津、克菌丹、代森锌、福美双、萎锈灵、异草瘟净、乙磷铝、百菌清、除草醚、敌稗、阿特拉津、去草胺、拉索、杀草丹、2甲4氯、绿麦隆、敌草隆、氟乐灵、苯达松、茅草枯、草甘磷等。
2、使用标准
(1)高毒农药:不准用于蔬菜、茶叶、果树、中药材等作物,不准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与人、畜皮肤病。除杀鼠剂外,也不准用于毒鼠。氟乙酰胺严禁在农作物上使用,不准做杀鼠剂。3911乳油只准用于拌种,禁止喷雾使用。呋喃丹颗粒剂只准用于拌种,用工具沟施或戴手套撒毒土,不准浸水后喷雾。
(2)高残留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氯丹不准在果树、蔬菜、茶树、中药材、烟草、咖啡、胡椒、香茅等作物上使用。氯丹只准用于拌种,防治地下害虫。
(3)杀虫脒:可用于防治棉花红蜘蛛、水稻螟虫等。根据杀虫脒毒性的研究结果,应控制使用。在水稻整个生长期内,只准使用一次。每亩用25%水剂100克,距收割期不得少于40天,每亩用25%水剂200克,距收割期不得少于70天,严禁在其他粮食、油料、蔬菜、果树、药材、茶叶、烟草、甘蔗、甜菜等作物上使用。在防治棉花害虫时,亦应尽可能控制使用次数和用量。喷雾时,要防止人身直接接触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