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元宵节割三不割四等谚语。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这天没月亮,预示来年这天天气也不好,可能会下雨雪。
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元宵节期间天气下起了雨雪,那清明节到来之际,也会多雨。
元宵节割三不割四:正月十三要做萝卜灯,如果推迟一天做,家里会出现一个秃子。
一、元宵节有什么相关的谚语
1、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这句俗语的字面意思是说,如果八月十五这天晚上的月亮被云幂遮住了,也就是晚上是阴天或者是下雨天,看不到了月亮。那预示着来年的正月十五这天的天气不好,可能会下雨或者是下雪。
2、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
(1)这种老话的寓意是指在元宵节期间,如果天气下起了雨雪的话,那么在清明节气到来之际,就会出现我们熟悉的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天气。
(2)清明节气是继立春、雨水、惊蛰、春分之后的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这个时候多地的天气已经开始真正的回暖,降雨也开始多了起来,尤其是在清明这一天,下雨的几率还是特别特别大的。
3、元宵节割三不割四
(1)俗话“元宵节割三不割四”,里面的“割”字,代表的是制作的意思,而这里表示的是制作团圆灯。
(2)意思就是说,制作萝卜灯要在正月十三里做,不可一直等到正月十四,如果在正月十四里做了萝卜灯,这家人里就会出现一个秃子头。
二、关于元宵节的诗句
1、《十五夜观灯》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2、《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正月十五夜灯》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4、《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5、《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三、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1、吃元宵、吃汤圆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流传几千年的习俗,由于南北习俗各有差异,所以也有着南方吃汤圆,北方吃元宵的说法,但是都有着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南方的汤圆光滑软糯,而北方的元宵则嚼劲十足,做法不同,口感也不同。
2、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也就是送孩儿灯。因为灯与丁谐音,元宵节前,娘家都会有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的习俗,或者通常的亲友还会送给新婚的家庭,有着添丁的吉兆。如果女儿怀孕了,那除了赠送大花灯外,还会赠送一两对小灯笼,以求祝女儿孕期平安。
3、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氛围喜庆。
4、舞狮子
舞狮一般多在年节和喜庆的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在舞狮的活动中也就寄托着为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寓意。
5、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地都会挂出灯谜让大家来猜,深受大家的欢迎。
6、踩高跷
高跷会通常由群众自发组织,正月十一、十二就会开始踩街,到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正月十八才会结束。
7、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一般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向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和肉放在门前以求平安。
8、走百病
走百病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妇女们会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就过,以祈求祛病延年。
9、迎紫姑
紫姑也叫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中,正月十五这天要迎厕神紫姑,每到迎紫姑的这一天夜晚,人们会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等到夜间了就在厕所间或猪栏迎而祀之。
10、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会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人家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然后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及墙角、一边放还要一边念。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