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白粉病的发生原因,环境变化是主要引发因素

樱子
樱子

环境变化:种植密度大,植株生长旺盛,导致它们缺少空间,通透性不佳,此时容易发病。

温度不宜:气温快速上升或下降,导致土壤干燥,植株的抗病力变差,所以容易发病。

施肥不当:过量施肥会引发肥害,当根系的抗病能力变差后,容易发生白粉病。缺钾时,植株长得很瘦弱,也容易被病菌侵染。

环境突变:入冬后,突然将月季转移到温暖处,导致它因暂时无法适应环境而发病。

月季白粉病的发生原因,环境变化是主要引发因素

一、月季白粉病的发生原因

1、环境变化

月季白粉病的感染侵害可能是由于植株生长旺盛过于繁密,导致生长空间不足通风透光性下降,需要剪除感染到的叶片,依据植株的枝叶生长情况作是否继续剪除,确保植株的生长环境良好。

月季白粉病的发生原因,环境变化是主要引发因素

2、温度不宜

月季在养殖时温度的升温骤降过快,容易使养殖土壤过于干燥,致使降低月季抵御病害的能力,出现患白粉病等症状,需要控制好植株的养殖温度,使用60%的唑醚代森联药剂治疗即可。

月季白粉病的发生原因,环境变化是主要引发因素

3、施肥不当

月季施肥过多会导致根系被肥害,致使根系的抗病性下降感染白粉病,或是养殖土壤中缺少了生长所需的钾钙元素,致使植株生长状态孱弱不足以抵御病害,使用被病害侵袭感染白粉病,可以使用40%的氟硅唑喷洒于植株治疗。

月季白粉病的发生原因,环境变化是主要引发因素

4、环境突变

在冬季采取御寒保暖的措施时,不要突然移植温暖环境,可以预先移植于0℃的环境,再逐渐置于温暖的环境中,适宜生长在18℃-25℃的温度环境中,在5℃以下进入休眠期,零下7℃时产生冻伤,夏季时需要将生长温度控制在30℃以下,否则也会休眠。

月季白粉病的发生原因,环境变化是主要引发因素

二、月季黑斑病如何防治

1、一定要定期清扫落叶,摘去病叶,在冬季一定要对重病株进行重度修剪,然后将病枝、病叶上的越冬病原进行清除。一定不可随意用手触摸发病植株的叶片,预防人为进行传播。

月季白粉病的发生原因,环境变化是主要引发因素

2、种植月季盆栽时一定不可放置过密,而且也不能直接放在地面,以免地面积水时盆土过湿,可以将其放在阶梯形的植台上。要改变浇水方法与时间,可以沿盆边缓浇不可频繁喷浇,不可在晚上浇水,由于叶片潮湿有助于病菌入侵。

月季白粉病的发生原因,环境变化是主要引发因素

3、一定要及时修剪使植株通风透光,光照充足,而且每天都至少确保6小时以上的光照。在发病期间可以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冬季修剪后可以给其喷施3-5度的石流合剂,以铲除病菌。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农宝通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宝通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