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有褶纹冠蚌、三角帆蚌、背角无齿蚌、背瘤丽蚌、圆顶珠蚌、珍珠蚌、大河蚌等品种。
褶纹冠蚌:具有鸡冠蚌、湖蚌等叫法,属于蚌科、冠蚌属,喜欢在缓流及平静的湖泊、河流等水域中生活,可以忍耐污水和低氧环境,在国外分布于日本等国家。
三角帆蚌:具有河蚌、三角蚌等叫法,属于蚌科、帆蚌属,在湖南、江苏、浙江等省份分布较多,常见于洞庭湖以及其它中型湖泊。

一、河蚌有什么种类
1、褶纹冠蚌
褶纹冠蚌别称鸡冠蚌、湖蚌、绵蚌、水蚌等,为蚌科冠蚌属淡水底栖贝类,中国沿海习见,通常栖息于淡水、缓流及静水水域的湖泊、河流以及沟渠和池塘的泥底或泥沙底里,耐污水和低氧能力较强,日本、前苏联地区、越南也都有分布。

2、三角帆蚌
(1)三角帆蚌俗称河蚌、珍珠蚌、淡水珍珠蚌、三角蚌等,属瓣鳃纲蚌科帆蚌属淡水双壳类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尤以我国洞庭湖以及中型湖泊分布较多。

(2)壳大而扁平,壳面黑色或棕褐色,厚而坚硬,长近20厘米,后背缘向上伸出一帆状后翼,使蚌形呈三角状。后背脊有数条由结节突起组成的斜行粗肋。珍珠层厚,光泽强。铰合部发达,左壳有2枚侧齿,右壳有2枚拟主齿和1枚侧齿。雌雄异体。

3、背角无齿蚌
(1)背角无齿蚌别称菜蚌、河蚌、湖蚌、蚌壳、无齿蚌、圆蚌等,是蚌科无齿蚌属的一种。壳长达20厘米,呈有角突的卵圆形,前端圆,后端略呈斜截形。

(2)壳薄,微膨胀,壳面平滑,生长线细,3条肋脉。无铰合齿。我国各地江河、湖沼中均有分布。肉可食,也适作鱼类、禽类的饵料和家禽、家畜的饲料。

(3)有的地区用为淡水育珠蚌,但珍珠的质量次于三角帆蚌及褶纹冠蚌所育的珍珠。壳可入药。

4、背瘤丽蚌
(1)背瘤丽蚌别称麻皮蚌、麻歪歪等,分布于我国河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及广西等地,特别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大型、中型湖泊及河流内,产量高。

(2)喜生活于水深、水流较急的河流及其相通的湖泊内,底质较硬,多为沙底、有卵石的沙底或泥沙底,有的个体生活在岩石缝中。

(3)幼蚌较成蚌行动灵活,往往在水域沿岸带可采到幼蚌,而成蚌则在水深处方能采到。饵料为矽藻、原生动物、单鞭毛藻类及有机物碎屑等。

5、圆顶珠蚌
(1)圆顶珠蚌贝壳中等大小,壳质较薄,但坚硬,外形呈长椭圆形,长度大于高度的2倍,贝壳两侧不对称,壳前部短而圆,后不伸长,末端稍窄扁。

(2)背缘略弯曲,后背缘长,稍弯,后部与腹缘相连略成不明显的钝角。背缘与腹缘接近平行,壳顶部大,略突出于背部,位于壳前部、壳长的1/3-1/4处,壳面生长线粗大,呈同心圆状。

(3)壳顶及其附近具有颗粒状突起和长条突起,但成体的壳顶常被腐蚀,不易看出颗粒的分布。壳面呈黑褐色或黑色,幼壳多呈黄绿色、绿色或灰褐色。

6、珍珠蚌
(1)珍珠蚌又称珠母珍珠蚌,俗称蛤蜊。因其多产天然珍珠而得名珍珠蚌。壳大、厚而坚实,呈长椭圆形。壳长可达180毫米,壳高70毫米,壳宽40毫米。

(2)两壳膨大,壳面深褐色,或近黑色,并布有带光泽的斑,生活于河流及小溪中。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等省,在大连的部分河段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日本和前苏联地区也有分布并均育出淡水珍珠。

7、大河蚌
大河蚌又名肥袖珍真珠蚌,属于瓣鳃纲蚌科软体动物,是美国特有的一种淡水蚌,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和北非等地,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正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的保护。

二、河蚌可以活多久
1、存活时间
(1)通常情况下,河蚌的平均寿命约为2年左右,若处于无水的环境中,则夏季只能存活6-12小时左右,冬季可存活1-2天左右。

(2)死亡后的河蚌不可食用,由于它此时会快速分泌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粘液。

2、养殖条件
(1)土质
育珠水域的土质以粘土为宜,其次是河土,不宜使用黄土、砂泥土。

(2)水源
①水源充足无污染,有毒物质的含量不可超过渔业水质标准,水体透明度达到30厘米。

②水深为1.5-4米,水温为18-28℃,PH值为7-8。

(3)溶氧
①夏季:溶氧含量需达到5毫克/升以上。
②冬季:溶氧含量需达到3毫克/升以上。

(4)光照
光照充足时溶氧含量会增加,还能促进水体的运动与热量传递,珍珠的颜色与光泽也会受到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