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初期叶片会出现油渍状黄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木栓化并向叶背隆起,呈锥形疮痂状。
该病主要危害幼嫩叶片、枝梢和幼果,发病时会导致叶片歪扭且表面粗糙,枝梢变短甚至扭曲,幼果果面呈瘤状突起。
可结合修剪彻底清园,可喷65%硫菌霉威可湿粉剂l000-1500倍液或43%大生悬浮剂l000倍液进行防治。
一、柑橘疮痂病的症状
主要危害幼嫩叶片、枝梢和幼果。
1、叶片初生油渍状黄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木栓化并向叶背隆起,呈锥形疮痂状,叶正面多凹陷形如“漏斗”,病斑连合时叶片歪扭,表面粗糙。
2、枝梢变短、扭曲,表面粗糙。
3、幼果果面呈瘤状突起,木栓化,果皮厚、畸形、易早落。天气潮湿时,斑面长灰色薄粉霉(分生孢子)。
二、柑橘疮痂病发病规律
1、春季气温长升到15℃以上和多雨高湿时,老病斑产生分生孢子,以风雨或昆虫传到春梢嫩叶、花及幼果上,侵入表皮后,以3-10天潜育期出现新病斑,完成初侵染。
2、以后又产生分生孢子辗转危害夏、秋梢嫩叶、嫩梢及果实,以菌丝体在病部越冬。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0-21℃,气温超过24℃即停止发病。
3、若在新梢抽生及展叶时,碰上连绵阴雨,或清晨大雾重露,此病易流行。所以温、湿度对疮痂病的发生和流行起决定性作用。
三、柑橘疮痂病防治方式
1、新建果园应选用无病苗木。
2、结合修剪,冬春彻底清园,并随即进行喷药保护一次(30%氧氯化铜或77%可杀得800~l000倍液地面、树上喷施)。
3、及时喷药保护新梢、幼果。苗木、幼树于各次抽梢芽长1-2毫米(米粒长)时喷次药,隔10-15天喷第二次药;结果树在春芽1-2毫米时喷次药,花落2/3时喷第二次药。除选用上述药剂外,还可喷65%硫菌霉威可湿粉剂l000-1500倍液,43%大生悬浮剂l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粉剂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