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将氮肥浅施:浅施氮肥如果受到阳光照射,肥料容易分解挥发,特别是碳酸氢铵的挥发性尤其突出。
不要单施一种化肥:单施一种化肥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与理化性质,导致土壤变硬、变酸、变碱。
不要在大棚或温室内施用氨水和碳铵:大棚里面的生态环境处于高温、封闭状态下,氨水和碳铵在高温密闭的环境中容易挥发,温度越高“氨”的挥发速度越快,挥发量越多,此时作物会被氨气熏伤。
一、使用化肥要注意哪些问题
1、不要将氮肥浅施
()如果氮肥施用在浅层,受太阳光照射后,非常容易使氮素分解挥发,其中碳酸氢铵的挥发性尤为突出。
(2)故而要改变表层撒施的习惯,采取开沟深埋的方法,以防氮素的挥发。
2、不要单施一种化肥
(1)单施一种化肥会导致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引起质地变硬,土壤变酸或变碱,严重破坏土壤理化性质。
(2)而且单施一种化肥还会影响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衍活动,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所以要合理配方施肥,做到有机肥混合施用。
3、不要在大棚或温室内施用氨水和碳铵
大棚生态环境处在高温状态和封闭生长环境下,这两种肥料在高温密闭条件下十分容易挥发,温度越高“氨”挥发越快,挥发量越多,这样就会使氨气熏伤植株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
4、不要一次性过多施用高浓度肥料
不论是氮化肥还是有机肥都不要一次施用过量过浓,如尿素含氮量高达46%,若一次剂量过大,浓度过高,就会使作物根系出现“倒吸”现象,致使根部受到伤害,直至出现烂根死亡,所以要掌握“少许多餐”稳施巧施的施肥原则。
5、不要不按肥料性质任意混配两种肥料施用
如对一些“铵态氮”类肥料,就切忌与草木灰、石灰、磷肥等碱性肥料混合施用;碳酸氢铵也切忌与人粪尿混合施用,二者如若混用,将势必加速氮素的挥发,肥效损失会更加厉害。
二、提高化肥利用率的要点
1、确定施肥量
确定施肥量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关键,按照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的供肥能力,坚持土壤缺什么肥料补什么,缺多少肥料补多少的原则,确定农作物的施肥量。
2、选用氮素增效剂和控释肥
(1)氮素增效剂的种类非常多,主要有尿酶抑制剂.它与尿素按1:50的比例可制成长效尿素,甲醛与尿素可制成甲醛尿素,还有涂层尿素等。
(2)也可以直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控释肥,这些肥料以一次性施用作基肥,以后不再追肥,不仅节省了施肥次数,而且能达到使土壤前期不过肥、作物生长中期不疯长、后期不脱肥的效果,肥效期由40-50天延长到100-120天,氮素利用率由35%~40%提高到60%-75%,农作物平均增产10%~15%以上。
3、氮、磷、钾肥搭配施用
(1)作物所需要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缺一不能。按照农作物对各种养分所需的比例搭配施用,才可以发挥效果。
(2)试验证明,单施尿素的利用率为26.6%,如果尿素与过磷酸钙按1:0.5~0.6的比例搭配施用,尿素的利用率可以提高到39.6%。
(3)钾肥的施用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每667m2施用氯化钾5-10kg,氮、磷、钾的综合利用率可以提高6%-10%。
(4)作物对微肥的需要量较少,但与氮、磷、钾搭配施用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常应根据作物需要隔年施用,施肥量以每亩1.5-2kg为宜。
4、把握施肥时间
(1)长效肥和控释肥应一次性施用作基肥,不用再追肥。
(2)其他种类的肥料应根据农作物的生育时期及需肥规律,把肥料用在作物需肥敏感的时期,通常要根据作物的生育特点,掌握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
5、选择适宜的施肥方式
(1)土壤质地不同,采用的施肥方法也不一样,一般黏质土壤,应采用以基肥为主、早施追肥的方式。
(2)沙质土壤要采用“少许多次”,即“少食多餐”的追施方式。壤质土要实行以基肥为主、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方法。
(3)无论何种性质的土壤,禁止地表撒施肥料。氮肥深施能有效避免养分的挥发和流失,施肥深度以12-15cm为宜。
(4)磷、钾肥及微肥要实行全层施肥,即把肥料用在作物根系可以接触到的地方,以利于作物吸收利用。
(5)把2/3的基肥撒在地表,随后耕翻,其余的1/3耕翻后撒在垡头上,然后经过耙耢,使肥料均匀地分布在土壤中,这样可使肥料的利用率提高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