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菌丝生长期生长适温18-20℃,子实体生长期生长适温12-16℃。
营养:使用家畜粪肥、棉籽壳、锯木屑混合配制栽培基质,基质ph控制在6.8-7.5之间。
水分:栽培基质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空气湿度以70%左右为宜。
光照:生长期间需遮光,切忌强光直射。
空气:蘑菇种植期间,需要定期进行通风。
一、蘑菇的生长环境
1、温度
通常不同的蘑菇在生长阶段会需要不同的温度,在前期菌丝生长时,需要的最适宜温度是18-20°C左右。在后期子实体生长时温度就要调整到12-16°C,一般生长菌丝喜欢温暖的环境,子实体喜欢凉爽的环境。温度太高菌丝就会变老,子实体容易开伞,4°C以下菌丝就会不再生长。
2、营养
蘑菇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但是真菌不像植物的叶片有光合作用制造营养,所以只能依靠施肥来转化成营养。蘑菇种植时需要配置培养基料,培养基料主要由家畜粪肥和棉籽壳、锯木屑组成,培养基料酸碱度必须在6.8-7.5之间。
3、水分
蘑菇生长跟外界的植物一样需要水分,而且需要非常多水分,尤其是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由于子实体大部分都是水分组成,如果水分不足就会影响子实体生长。通常培养基料水分大概是60%左右,空气湿度70%左右。环境如果太干燥蘑菇就会失水,环境湿度太大,空气就会不流通。
4、光照
大部分食用菌类一般都不进行光合作用,小部分食用菌会接受一些光照,这样对生长有利。蘑菇无需光照,它在黑暗的环境也可以生长,所以它在生长时要遮蔽光照,不要被强光照射影响生长,这样对生长不利。
5、空气
蘑菇生长要注意空气,通常可以在草屋内种植,这也是一个封闭环境。种植蘑菇时一定要通风,如果不开门通风换气,室内空气就会非常难流通。蘑菇需要足够的氧气生长,它主要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一定要定时把二氧化碳放出去,换氧气进来。
二、怎么利用沼渣种植蘑菇
1、沼渣准备
(1)播种前,结合沼气大出料,将沼渣捞出沥干,趁天晴摊薄曝晒,去除未腐熟好的长残渣。
(2)曝晒时间以手紧捏沼渣,指缝有水而不下滴为宜。处理后的沼渣,按其重量加入1%熟石膏粉、1%过磷酸钙及0.5%尿素备用。
2、菇房及床架准备
(1)菇房通常可选用有对开门窗的空房。菇床可用竹、木、铁搭成多层床架,层距地不低于25厘米,以上各层相距60厘米,以秸秆、树枝铺平。
(2)菇房用20倍福尔马林溶液熏蒸或50倍液喷洒,也可用50倍石硫合剂喷洒墙壁、地面和菇床,关闭菇房1―2天。将沼渣平铺在菇床上,保持自然疏松,厚度12-14厘米。
3、播种
(1)选择纯洁菌种,按10厘米×10厘米的间距,用手指均匀打2厘米深的播种穴,将菌种掏出按每穴拇指大小一块放入,随手盖一薄层培养料,以利菌丝生长。
(2)播种后,把料面整平稍拍一下,让培养料和菌种接触紧密,但不可用力拍实,以免密不透气。
(3)用清水浸湿的干净报纸覆盖,关好门窗。保持房内温度30℃以下,空气湿度60%―70%,以利菌丝早日定植。
4、覆土前的管理
(1)从播种到覆土约需20天,这段时间主要是促菌丝生长,管理重点是防高温,尽可能使室温维持在22℃―25℃,湿度65%。
(2)播种后的10天内,每天需揭动报纸1―2次,以通风换气。10天后可揭去报纸,早晚开门窗,并逐步增加通风次数,注意防杂菌。
5、覆土
(1)覆土就是在长满菌丝的料面上覆盖一层土粒。覆土的土质选用水田犁底层以下略带砂性的土壤或池塘底层泥土。
(2)覆土时先覆大粒(直径2-3厘米),做到料面不外露,土粒不重叠。然后覆盖小粒(如蚕豆大小)。土粒含水量20%左右,PH7.0-8.0为宜,如过酸,可用0.5%石灰水喷雾调节。
6、出菇前的管理
(1)覆土后,若温度、湿度及通风条件适宜,约20天即可出菇。覆土后的2―3天内,每天轻喷水2―3次。
(2)10-15天内,早晚各喷水l-2次,并注意通风,适当降低空气湿度,使土粒表面略显干燥,以促进绒毛状菌丝在土粒间横向生长,为出菇打下良好的基础。
7、出菇
(1)覆土15天前后,即可见菌蕾。这时要喷“出菇水”,每天1次,水量略有增加,连续2―3天,使土湿润,达到手捏粘手程度。
(2)每喷1次出菇水,菇房就要大通风1次。7天左右,蘑菇子实体可长到黄豆大小,连续2天各喷1次重水(但不可让水渗到培养料表层),增加土粒湿度,让小菇及时得到足够水分,迅速膨大。